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

給台大醫學系新生的四個建議

       前些日子,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先生在「第一志願的迷思」一文裡引用我書裡面對於台大醫學系的觀察來談我們應該勇於思辨、選擇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志願。但現實來說,我覺得,這真的對於一般台灣家庭實在太難。比較有可能的狀況是,當一個年輕人18歲,在法律上算成人後,更多建立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,進而決定自己的人生。因此,本文是寫給那些剛進入所謂傳統台灣的第一志願「台大醫學系」的新鮮人們,作為參考。

台大醫學系的光環往往吸引
追求穩定生活與社會地位的家長、學子,
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
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與能力養成。

Dear new NTUMEDers:


我是B94的呂冠緯,現在在誠致教育基金會擔任執行長,負責營運目前全台灣最大的K-12線上教育平台 - 均一教育平台。身為一個走過七年醫學訓練,考過一般科醫師執照,卻沒有進入住院醫師訓練的人,我希望能提供初入醫學領域的你們一些不一樣的建議作為參考,在這裡列出四點。

一、加速自我探索

我一直覺得不少台大醫學系的同學對自己的認識非常有限,我們之所以能把許多事情做好、考試考好,並不見得是因為「我們愛、我們想」,而僅僅是因為「我們能」。我們身邊的人,大多不會反對我們讀醫學系,在這個沒有阻力的選擇過程,其實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反而矇懞懂懂。你真的明白你的興趣與熱誠在哪嗎?真的是醫學嗎?

高中時我們往往以為我們是最厲害的,我們的生物比二類組強,我們的理科狂電一類組,我們的國、英、社往往也不會輸社會組。從考試的角度而言或許是很厲害,但在考試上遇到的挫折較少的同時,反而對於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、喜歡做什麼的反思較少。

如何自我探索?方法很多,但總歸一句話:不要故步自封、請刻意跨出舒適圈。多看不同類型的書籍、去旅行、廣交不同領域的朋友,你可能會意外發現,你有更熱愛的東西。怎麼證明那份熱愛是真的?就是在經歷到挫折時你仍會想要堅持下去,而不是輕易轉彎,那麼那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你的熱誠所在。

二、強化思辨能力

一般醫學的訓練並不強調對事物本質的思辨能力,再加上華人文化的「群性」很強,不太允許太尖銳的人出現。但事實上,如果不把你聰明的腦袋提升成思辨能力強的腦袋,那麼台灣就損失了一批聰明的腦袋。真正的突破往往不是來自於對 “What" 問 “How”,而是問 “Why” 。

傅斯年校長曾說:「人一天只有二十一個小時,另外三小時是要思考的。」我相信那個思考的面相,就是常常反思:「我為什麼需要做這些?意義在哪裡?做什麼更有價值?」

請讓你聰明的腦袋不只停留在聰明,而是往更高層次的「智慧」邁進。

三、求精更要求廣

醫學的訓練往往要把我們訓練成一個專家,而你所看見的老師往往都是某一個領域的權威,如小兒風濕免疫專家、視網膜病變專家等,因此,我們反射性的思考會是,我會成為哪個領域的專家呢?

有趣的是,我們考進台大醫學系時往往是通才,通常是至少有三科很強,甚至75級分就是代表國、英、數、自、社都很均衡的強。但在六、七年的醫學訓練裡我們卻很容易窄化我們的自我訓練,因為環境再也不會要求我們要有很好的數學邏輯、很好的物理洞見或者很棒的歷史思維,這其實非常可惜。

因為,在這個變化萬千的網路世代,跨領域的人往往才能創造新價值,因此我看見有同學敢於醫學物理雙主修、醫學資工雙主修、醫學輔修經濟,又或者大學時即創業等等。雖然這些人在醫學生時代往往會被貼上「怪咖」的標籤,但其實,我所認識的這些夥伴,只是希望延續他們在高中時對於許多知識的興趣與熱誠,不甘願在忙碌的醫學系生涯中窄化自己的發展。

這些敢於求廣的人,有人繼續當醫師,但是整個思考跟視野很創新,可能會是開發出復健科醫材的人,也可以是建立社區家庭醫師制度的人;也有另外一些人,走出醫療界,帶著醫學裡「診斷、治療」的核心思維,來解決社會不同層面的問題。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勇於求廣。

四、提升國際觀與英語能力 (特別針對想為台灣做些事情的同學們)

台灣的醫療服務水準與C/P值真的不錯,加上我們又把很聰明的一群腦袋放在這個領域,說實話不出國讀書,也還是能把醫學學好、學精,台大現任校長楊泮池就是很好的例子。但俗語說:「下醫醫病、中醫醫人、上醫醫國」,如果你要保留一個當上醫的機會,國際觀與英語能力就萬分重要。

身為一個海島型國家,我們實在無法故步自封,不然就會被邊緣化。國際觀並不是複雜的概念,他的本質其實就是臨床醫學最強調的「同理心」。當我們能從不同文化背景、不同國家思維出發時,我們往往能拉高思考的層次,看清楚台灣的定位,把你聰明的腦袋應用在這樣大格局的事物上,往往更有價值。

而在這個網路化的時代,英語又比以前更加重要。我說的當然不是15級分的考試英語或者什麼英檢中高級,我講的是流暢地跟各國人士用英文口說交談、文字交流。不要只是會讀原文書,要想像自己在國際醫學大師前面做Presentation,要能代表台灣跟WHO官員談判等等。

PTT很不錯,但也要兼顧CNN、BBC、New York Times、The Economist。台灣的關鍵時間就是接下來的20年,每多一個具有國際視野  (包含對對岸的認識理解)、英語能力強的優秀年輕人,這個國家就多一些機會。
---

最後我要說,台大醫學系是得天獨厚的系,我很榮幸從這裡畢業,它有台大與醫學系的雙光環與其背後的雄厚資源,但它終究只是一個系,不是我們的人生價值本身。我們的人生價值是靠著自我認識、自我辯證、自我學習而持續萃取出來的。不要迷失於這個光環,要常常問自己:「沒有了台大醫學系,我還剩下什麼?」我相信,當你看透了事物的本質,你將會成為一位台大醫學系以你為榮的優秀同學、校友。

加油,各位台大醫學系的新夥伴們。

B94 呂冠緯 

後話:
雖然目前不在醫界服務,
但我非常感謝在大學七年啟發我的許多老師、同學、學長姐、學弟妹們。
台灣的醫療有你們真好,
我衷心希望台灣社會能更珍惜我們的醫療資源多一些!

5 則留言:

  1. 说的真好,嘿嘿,如果有你这样的学长指导,也是学弟学妹的福气啊,他们能少走很多弯路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在群眾聚集的聚會時,一旦決定了位置,直到聚會結束為止,每個人都要待在那位置上。就像這樣,人生也是一旦決定,就得要按照那樣來生活。所以在決定並開始之前,真的要好好選擇、一再選擇,好好看了之後再去做才行。會按照十幾歲、二十幾歲、三十幾歲時所決定的人生來度過一生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
    回覆刪除